编者按:
邮轮产业集港口、航运、旅游于一体,产业链长,综合经济效益强,理想状况下能对所在区域的相关经济产生1∶10的带动效应,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按照国际经验测算,邮轮产业是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伴生品,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已达到“门槛”,既有市场需求,也有消费能力。尤其在国际邮轮巨鳄因欧美市场日趋饱和而把重心东移亚太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中心的邮轮经济圈早已形成。
业界专家指出,在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十年将是邮轮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客观地说,国内邮轮市场当前还存在境内游客出去得多、境外游客进来得少的问题,而且境外邮轮在国内港口靠泊,船与人停留时间也相对较短,对于港口所在区域带动效应并不明显,甚至有沦为“过路经济”的可能。那么,如何在邮轮经济新的发展阶段抓住机遇,更上一层楼?本报从本期起,拟推出《破题邮轮经济“中国时代”》系列报道,从上游的邮轮设计与建造、中游的邮轮运营与服务、下游的邮轮港接待与管理以及本土化邮轮市场培育四方面看现状、找问题、论发展。
邮轮产业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黄金产业”,邮轮建造也被称为是“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中国造船业最后一块未曾攻克的高地,首艘豪华邮轮的建造属“摸着石头过河”。
豪华邮轮呼唤“中国造”
我国当前邮轮消费和邮轮产业正处于爆发阶段。据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近年来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十年间,中国乘坐邮轮出行的人数从一万人次暴涨至300余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将达到500万人次,2030年将达到1000万人次,中国邮轮市场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邮轮市场。
“未来20年,我国需要约100艘邮轮开展相关服务。而目前全球大型邮轮年产能仅为8艘左右。”记者从中国船舶协会邮轮分会了解到。
然而,面对如此大的产能缺口,中国的造船市场多年来一直无能为力。众所周知,邮轮制造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布在我国沿海十个邮轮母港的18艘邮轮均由国外船厂建造,也几乎都由国际邮轮公司运营,这些欧美国家对于邮轮整船成型过程的设计、制造、组装、美化等一系列技术工艺程序早已熟知,我国却仍在起步摸索阶段,而双方的合作也局限于邮轮产业下游低端、低利服务。
“邮轮建造对整个邮轮经济中的贡献约占1/3。不能乘坐自己建造的邮轮畅游大海,这并非面子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邮轮产业发展重要的一环。”中船集团董事长董强表示。
“中国造”欲全面开花
面对巨大的邮轮需求与上下游建造与配套之间的缺口,我们怎么办?中国的造船企业用行动给出了“自己造”的答案。
过去5年,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结合金融机构等市场化力量,包括中船集团、中投公司、英国劳氏集团、嘉年华集团、芬坎蒂尼集团在内的六方国际产业联盟,大力推进大型邮轮国产化研制项目。2016年,中船集团、中投与嘉年华邮轮集团签署开发中国本土豪华邮轮品牌的协议,上海外高桥船公司借助自身在造船方面的良好优势,准备制造中国第一艘豪华邮轮,开创我国制造邮轮的历史先河。
同时,为了摘下造船业皇冠上的这颗明珠,我国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政策,为大型邮轮本土建造提供加速度。
如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天津、深圳、上海、青岛等地相继推出支持发展邮轮经济的相关政策;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发改委等2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培育本土邮轮发展,支持国内造船企业与国外造船企业联合生产制造大型邮轮项目”;2017年1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邮轮规范》正式生效,这都将助推邮轮建造本土化早日落地。
做足功课啃“螃蟹”
“与传统三大主流船型相比,邮轮设计难度远非一般高技术船舶可比。其技术更复杂、设计建造要求更高,风险和挑战更多,难度不亚于建造航母。”外高桥造船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了吃下国产邮轮第一单这只“螃蟹”,中船集团早就在做准备:成立中船邮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设立了300亿邮轮产业发展基金;同时为了建造工程,全面启动船厂基础设施改造、船舶建造融资、船型设计开发、供应链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豪华邮轮相关的各项工作,如成立邮轮项目部,并作相关的技术和信息化准备;与芬坎蒂尼达成了技术许可引进协议,对3000份图纸开展审查;从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邮轮建造管理专家,委派技术人员赴欧洲培训等。此外,中船集团此前成功建造多艘豪华客船、客滚船,承修过5艘大型邮轮,在豪华舱室装修、舱室布置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豪华客船的专业团队。
“在中船集团给予的基础设施改造、船舶建造融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有实力、有能力承担豪华邮轮建造任务。”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总经理盛纪纲说。
该集团明确了分步实施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填补空白的一期工程,意在消化吸收、自主建造、体系建设、跨越突破,重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豪华邮轮“零的突破”,建造第一艘达到国际水平、满足最新规范规则要求和国际邮轮发展趋势的大型邮轮。2020年至2025年,自主开发的二期工程,意在自主设计、高效建造、体系优化、配套提升,独立开展邮轮的船型设计,推出第一型适合工程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船型设计,基本形成邮轮船型开发能力,初步构建邮轮产业体系,争取海外订单落地。
补齐短板还需人“点睛”
“虽然推进邮轮产业和大型邮轮本土建造项目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对中船集团来说,在大型邮轮领域,还是‘初学者’。”中船集团一内部人士表示。就拿中船集团此次要建的VISTA级邮轮来说,邮轮总吨位约为13.35万,船长约323米,具有15层甲板和2000多个客房,最大载客约5000人。其工程量非常浩大:需要的钢板超过30万块,公共区域超过38000㎡,舱室2750个,主防火门1100扇,光是安全返港手册就有52000页,工程之复杂不亚于建造一艘航母。中国没有邮轮制造基础,且在邮轮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方面很难突破,这才使得目前中国邮轮市场上呈现有资本而无本土建造邮轮的现象。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国产大型邮轮项目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除了核心技术难以掌握外,我国还十分缺乏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造船人才。有着多年造船工作经验的船舶工程师杨红爱表示,我国造船企业用工大多数都是外包工,这些人流动性大,对造船企业谈不上归属感与认同感,这就对造船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改革造船业现行用工模式和生产管理体制,让造船工人与造船企业直接结合、重建工人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中船集团广船国际副总工程师陈灏同样认为,建造邮轮,在管理人才方面,无论是设计管理还是建造工艺管理,都要有一批能够熟悉多个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统领全局。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郑炜航表示,希望外高桥造船继续当好该领域的领头羊,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邮轮金融政策、邮轮安全环保规范的研究力度,高度关注旅游休闲方式的变化,在邮轮设计建造和全产业链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