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力产业提质增效 推动黔南旅游高质量发展
——各县(市)主要领导在全州旅游产业化推进会上的发言摘登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全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奋力书写新时代黔南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7月5日,黔南州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在独山县召开,各县(市)主要领导围绕“如何实现旅游倍增目标”畅所欲言,共话旅游产业化。
通过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明晰工作路径、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全州旅游产业化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推动全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就相关发言内容进行了摘要整理。
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杨朝伟: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名城
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杨朝伟说,近些年来,瓮安始终把发展旅游业摆在“四轮驱动”的突出位置,全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旅游业态培育,“十三五”时期,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速达到22.85%,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稳居全省县域第一方阵,成功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验收认定。
瓮安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是抢抓后疫情时代国内旅游阶段性主流机遇和小规模精品自驾游新机遇,着力补短板、强基础、亮品牌、育产业、增效益,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四项行动”,力争在“十四五”期末,过夜游客和旅游收入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杨朝伟认为,根据以上目标和路径,瓮安将从以下几方面主抓:
第一,突出改革创新,盘活闲置资产。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建项目分类处置及涉旅平台公司转型。
第二,突出主体引培,壮大旅游经济。紧盯优强龙头、市场需求及现有主体抓引培。
第三,突出业态升级,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做“精”旅游融合文章,依托猴场会议会址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更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二是做“优”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推出“红色古邑”“赤色征程”等红色旅游精品体验线路,把厚重的红色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三是做“特”旅游商品供给。
第四,突出基础配套,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引培工程与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第五,突出市场营销,做强旅游品牌。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影响力、强化活动策划提升知名度、强化游客体验提升美誉度。
总之,瓮安将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奋力开创瓮安旅游产业化发展新局。
都匀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宗良:持续唱响做靓“山水桥城·光影茶都”旅游品牌 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都匀市围绕‘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全方位服务’,组织实施了‘绿博园’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以山、水、桥、影、茶、园、体等为主元素的旅游产业框架已初步成型。”都匀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宗良说,都匀在旅游产业化发展有品牌、交通区位、环境及联动四个方面比较优势。
紧盯考核指标与配套指标,都匀将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品牌围绕旅游创、城乡围绕旅游兴”五大原则,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构建一个格局,即构建“一城、三线、一环”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一城:做实“城市旅游”,把新老城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三线:即西线、东线、南线,西线依托斗篷山—四方滩—螺蛳壳一线特色景观,东线依托绕河—清水江—归兰山一线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景观,南线依托墨冲—平浪一线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优势;一环:依托都香高速都匀环线,与周边市州、县市共同搭建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新平台。
第二,突出“两个重点”,即打造爆款旅游产品、提升都匀旅游人气。
第三,打好“三场战役”,即招商引资引项攻坚战、市场主体培育攻坚战、服务能力提升攻坚战。
第四,强化“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规划保障、政策保障及要素保障。
“十四五”期间,都匀市致力于把“贵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和综合旅游目的地”作为目标定位,把“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牵引、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运营”作为发展思路,把培育和招引作为两大手段,把引资、引项、引人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唱响做靓“山水桥城·光影茶都”旅游品牌,把都匀打造成为“网红”城市。
福泉市委书记黄桂林:依托贵州历史文化名城定位 擦亮“贵山贵水·福泉福地”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贵州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围绕建设黔中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城中峡谷旅游打卡地、全国太极养生必选地,擦亮‘贵山贵水·福泉福地’文化旅游品牌。”福泉市委书记黄桂林说,围绕这个发展目标,福泉突出古城文化旅游,提质升级黄丝旅游度假景区等景区景点,推动文旅、农旅、林旅等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构建“一城多景”旅游产业格局,突破旅游产业“叫好不叫座、热闹不赚钱”的困境,奋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锻造旅游竞争综合实力。资源实现 “资”“企”同引,政策推动“公”“私”同频,服务引领 “质”“效”同升。
二是丰富旅游业态,增强市场消费供给能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丰富业态,增强游客体验感,优化企业经营模式,实现旅游产业“一业兴、百业旺”。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激发旅游品牌驱动潜力。优化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提升企业运营、景区管理、市场服务等软实力,提高文化旅游体验品质。
四是盘活低效项目,拉动旅游投入产出效率。用活旅游“动力效应”,重点盘活低效旅游资产,补齐古城文化旅游短板,拓展充实旅游经济发展空间。
五是深化城景融合,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坚持以文塑城、以旅彰文,突出峡谷城市特点,围绕景区抓城市建设,抓好城市建设做美景区,做到寓城于景、城景融合。
“十四五”期间,福泉坚持以盘活旅游资源为引领,按照“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做强旅游、扮靓城市、带富群众,奋力探索福泉旅游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贵定县委书记班代荣:探索好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这条生态发展共建共享之路
贵定县委书记班代荣说,以服务贵阳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将着力把贵定打造成为“环贵阳城市经济带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贵阳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贵定将主抓三方面:
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四化”发展相融合,即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旅游+工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旅游+文化”拓展旅游产品外延、“旅游+网络”构筑大数据宣传营销平台,催生创意农业、农耕文化、消费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天然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
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民增收相融合。深度挖掘乡村稻田湿地等价值,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聚集村和民俗村,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发展。
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充分发掘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资源价值,聚集乡村“候鸟式”休闲度假群体,在破解乡村“空心化”中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贵定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龙头固长板,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
二是抓运营提服务,全面规范旅游管理标准化水平。把“标准化”“满意度”作为关键之招,用高质量服务理念贯穿旅游发展全链条。
三是扬优势延链条,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旅游需求。聚焦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定位,加快在昌明等有条件的村寨建设“美丽庭院”,打造一批“庭院经济”示范点。
四是盘资产激活力,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益。全方位梳理现有旅游资源、旅游资产,从资产重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力度。
龙里县委书记陈曦:发挥好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 打造“黔中旅游集散地、黔中城市会客厅”
“我们的目标是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推进龙里旅游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黔中旅游集散地、黔中城市会客厅’。”龙里县委书记陈曦说,龙里将通过以下几个实施路径实现目标:
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一心三轴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有意识地进行项目空间规划,推动各项目之间形成聚合力,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经济创造力。
大力实施旅游项目质效提升攻坚行动。促进在建项目建成投运、促进低效项目质效提升、推动在营项目提质升级。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多业融合和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大力招商引资,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质量,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重点落实旅游集散地住宿业培育。打造特色鲜明的酒店集群产品,加快在建住宿业建设,引导现有住宿业提质升级。
强化旅游产业宣传营销。创新旅游营销宣传方式,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开展旅游推介等方式,多渠道、多平台开展宣传,搭建立体宣传营销体系。推进旅游“一票制”改革,整合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化资源。
陈曦说,“十四五”期间,龙里县将从组织领导、规划引领、用地保障、资金扶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保障措施,围绕“一心三轴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山水观光、文化研学、养生度假、乡村田园、商务旅游、山地体育、森林探秘、民俗体验的文化旅游八大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周末近郊游、假日休闲游、康体养生游。
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全域旅游惠水方案:山水田园 宜养惠水
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说,综合分析政策、资源、现状,目前惠水旅游产业发展要聚焦关注两方面:一是“旅游+人”。二是“全域”。
惠水县的目标定位是围绕“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大提升、经济效益大提升”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紧抓强省会战略机遇,聚焦 “食、住、养、学、游”等建设旅游产业链,打造环贵阳康养旅居目的地、假日消费目的地,构建宜居康养基地、夜间消费基地、都市乡村旅游基地、大数据研学游基地。
惠水旅游业发展路径主要在四个方面:
打造宜居康养基地。充分发挥山水田园优势,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居家养老小镇,让农村更美好、城市更宜居。
打造夜间消费基地。利用已建好的10公里现有河滨长廊及滨河设施推动夜间消费,提升城市夜间活力,打造“流光溢彩夜涟江”,推动城区变景区。
打造都市乡村旅游基地。围绕民俗风情体验、乡愁文化体验、田园风光体验等,加快好花红乡村旅游景区提质升级。
打造大数据研学游基地。依托黔南州数字经济运营中台,通过百鸟河数字小镇建设 “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构建全县智慧旅游系统。充分盘活和发挥百鸟河数字小镇现有资产和入驻企业资源优势和价值,丰富小镇产业业态和完善服务配套功能,打造数字生活小镇,推动研学游一体化发展。
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突出“四个关键”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
近年来,长顺县紧紧围绕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定位,按照“先做集散地、后做目的地”的路径,向市场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持续做好引流聚人气和破解“叫好不叫座、热闹不赚钱”难题,收入从2018年的800万、2019 年1800万到2020年实现创收近5000万,成为“贵州十大网红打卡点”“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长顺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长顺具备政策机遇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发展优势,”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说,“十四五”时期,长顺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实现旅游倍增的目标,紧扣建设“一区四地”的定位,对标对表省“两大提升”“四大行动”要求,持续推进旅游“九大工程”,突出“硬产品、软创意、俏营销、强配套”四个关键,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
打造“硬产品”。持续丰富现有景区景点业态,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贵阳市民“第二居所”,推动旅游景区景点集群发展。
创新“软创意”。围绕顺意、康养、风景、气候关键词,持续策划好相关活动,通过“旅游+体育”“旅游+农耕”等活动方式引流游客,不断提高长顺的知名度、美誉度。
多措“俏营销”。坚持“线上营销”+“线下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高长顺旅游人气。
提质“强配套”。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链条,补齐旅游产业化短板。
“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做强旅游产业化,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优供给方向发展,用山的气度、水的情怀、人的热情,让长顺走出黔南、面向贵州,突出优势,彰显特色。”高晓昀说。
独山县委书记犹永凯:做足特色文章 奋力打造“贵州南部特色文旅康养区”
“独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文化底蕴等优势,具备发展特色文旅康养产业的独特条件。”独山县委书记犹永凯说,该县将做足特色文章,奋力打造“贵州南部特色文旅康养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力争到 2025 年,成功创建天洞、拉然小镇等4A 级景区3个以上,接待国内过夜游客90万人次以上,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300元,实现旅游倍增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该县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旅游产业化:
提质增效,盘活资产。坚持市场化原则,积极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加快升级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规范发展。全面梳理涉旅项目,分类制定一项目一方案,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快速盘活低效旅游资产;深入实施景区景点提质行动,全面提升现有景区品质;招引优质旅游业态聚集,提升景区综合效益;引入市场主体运营景区景点,政府做好服务和配套,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业良性发展。
做优服务,借势发展。发挥毗邻荔波小七孔、平塘天眼等知名景区区位优势,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优化发展环境,做优旅游服务,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抢抓独山—荔波黔边城市带建设等机遇,推动旅游联动发展;进一步规范行业质量标准,常态化监管服务质量,加强涉旅行业人才培训,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旅游服务体系。
同时,巩固“一码游贵州”“黔南旅游云平台”建设成果,实现独山县内重要旅游产品及时更新推出,重要旅游商品企业全部上线,加快旅游景区数据中台接入,推动智慧旅游加速发展。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围绕“盘、聚、育、融”四方面 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名城
“三都有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内外联通的交通体系,更有自信自强的精神气质和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四化’当中的‘旅游产业化’政策支撑,三都旅游产业化有空间、有办法、有希望。”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说,全县旅游产业化的基本定位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立足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名城。
朱奉余表示,要实现旅游业重大突破,关键是盘活资源,重点在夯实基础,核心在于丰富业态,根本在于吸引客流,接下来将围绕“盘、聚、育、融”四个方面出招破题。
盘(盘项目、盘资源)。在盘项目上,该县“十四五”规划旅游项目 121 个,计划总投资247.87 亿元。着重于整合社会资源,推出旅游项目。在盘资源上,盘活民族文化资源,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和旅游创收。盘活生态资源,挖掘一批优先级旅游村寨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前往实地参与、体验、互动、消费。
聚(聚人气、聚政策)。通过举办活动,导入人流,聚集人气,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举办传统活动和农业产业活动,创新主题,展现出三都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流光溢彩夜三都”品牌。在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综合性奖励、交流平台搭建上进一步聚集政策支持,推动景区发展。
育(育环境、育企业)。强化旅游市场环境整治,严格旅游市场监管,并加强互联网+文化旅游宣传平台建设。同时,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持续抓好知名、优强企业招商。
融(融线路、融市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配套保障和服务,积极主动融入到已推出的精品线路中去,并打造传统研学体验地,逐步融入广阔的旅游市场。
荔波县委书记叶霖:抢抓旅游产业化机遇 推动荔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荔波旅游资源富集,生态宜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旅游产业基础较好。”荔波县委书记叶霖说,近年来,荔波县以争做贵州旅游的“样板和龙头”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成了1个5A、1个4A和8个3A景区,并于2020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全省 2020年文旅领域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
“十四五”时期,荔波将继续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目标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突出绿色生态、红色资源、民族文化三大特色,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力争用 5 年时间把荔波建设成为贵州最闪亮的旅游名片、西南陆海新通道上的明星城市和黔桂旅游集散中心,由目的地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推动旅游产业各项主要指标较 2019 年实现倍增。
围绕以上目标,荔波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旅游产业化。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指标倍增。推进国有景区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同时,加快引进国内外优强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本土旅游市场主体。
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业态产品倍增。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态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着力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服务能力倍增。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构建旅游市场监管体系,营造清新文明旅游环境,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
着力盘活闲置资产,推动项目效益倍增。盘活停工、停业和低效项目,严格旅游投资项目监管。
平塘县委书记莫君锋:做足研学旅行文章 构筑天文科普高地
“‘十三五’”期间,平塘县坚决扛起保障‘中国天眼’安全运行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扶贫”的理念,以天文科普旅游为引领纵深推进大旅游战略行动,全力推动天文科普旅游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平塘县委书记莫君锋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县坚决扛起保障“中国天眼”安全运行重大政治责任,依托三大奇观富业态,抓实两大工程添动能,提质一个景区增活力,擦亮一个品牌强核心,打造国际天文科普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平塘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打造5A 级景区 2 个、4A 级景区 2 个、3A 级景区 3 个,实现入黔游客数和国内过夜游客数年均增长 30%以上,以天文科普游为龙头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以上。
依托三大奇观富业态。探索制定天文科普研学旅行标准,加快建设天文科普研学旅行营地,丰富拓展天文科普研学旅行业态。
抓实两大工程添动能。抓实企业招引,重点加大项目策划招引力度,突出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力度;抓实产品营销,借节会营销让旅游“红起来”,借市场拓展让旅游“火起来”,借新闻报道让旅游“闹起来”,借媒体推荐让旅游“热起来”。
提质一个景区增活力。立足申创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目标,引进优强国有旅游企业参与掌布景区多维度开发,完善掌布景区配套服务,激发掌布景区发展活力,推进景区良性发展。
擦亮一个品牌强核心。借助“中国天眼”的强大 IP 优势,聚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天文科普研学旅行产品,进一步提升“观天探地·世界唯一”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罗甸县委书记梁玉林:围绕“4S” 全力打造罗甸暖冬旅游胜地
“我们罗甸旅游的核心元素是阳光、运动、甜蜜、慢生活,这个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写字母全部以‘S’开头,因此,我们统称为‘4S’。”罗甸县委书记梁玉林说,罗甸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发展暖冬旅游是罗甸的不二选择。
梁玉林表示,全县立足打造国内知名暖冬旅游胜地和大健康养生基地的目标定位,在深化巩固旅游“九大工程”的基础上,以实施旅游“四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做好“暖冬康养、休闲野钓、夜游湖城”三篇文章,倾力呈现专属罗甸的“4S”旅居生活,推动旅游产业大提质。
让市场唱主角,着力把“4S”运营团队做得更强。按照 “抓大、扶小、育新”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完善旅游项目招商“两图”“两库”,努力招引更多的优强企业,用好个转企、企转规等惠企政策,让旅游市场“小个子”快速成长为“大块头”。
让业态换新颜,着力把“4S”消费场景做得更实。以“医、养、健、管、游、食”为支撑,推动把优势转化为产品,精心打磨“暖冬”+、“水上”+、“夜间”+等业态。
让游客来评判,着力把“4S”服务品质做得更优。突出把游客满不满意作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晴雨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好黔南数字经济运营中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让主题更鲜活,着力把“4S”旅游品牌做得更响。大力实施品牌宣传营销行动,全力做好“享趣(想去)罗甸”旅游主题推介,做强“暖冬康养、休闲野钓、四季摘果、水上度假、夜游 湖城”五大拳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