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土鸭养殖基地一角(大竹县扶贫移民局供图)
大竹旅游特产品类丰富
记者采访木鱼村无花果种植基地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大竹县紧扣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和达州市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大竹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筑牢党建引领扶贫、产业助推脱贫、机制保障攻坚三大工作理念,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年”活动,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向“2018年贫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目标任务展开了时间上的赛跑。
今年以来,大竹县将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功找到了一条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相辅相成的新路子,全县的旅游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山村巨变
贫困户的腰包变鼓了
“国庆节这几天,我们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几十亩的映霜红桃,国庆几天就给卖完了。”年过五旬的秦大叔,是大竹县朝阳乡木鱼村的贫困户。前年,村里把他纳入到了重点帮扶对象,入股村里的映霜红桃基地。三年不到,桃子挂果成熟,产生了经济效益,秦大叔笑得合不拢嘴。
秦大叔腰包鼓了,王师傅也收到了村里黑山羊专业合作社发的一叠百元大钞。合作社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的原则,贫困户将产业扶贫资金104万元入股合作社,用于购买黑山羊609只,并自愿将黑山羊交与合作社代养,贫困户不承担任务风险和经济损失,收入按照6:3:1比例分红。
当木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祥,听到这些喜讯时,不爱笑的他露出了喜悦的笑脸。他还记得刚来村里时的情景,在大竹县干部驻村帮扶动员大会召开后,作为大竹县旅游局优秀年轻干部的他,背着铺盖带着换洗衣服,来到木鱼村开展工作。“刚来到村里时,一些村民甚至一些村干部对我的工作能力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我心里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要想改变村里的现状,只有改变传统观念,引进新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王祥说,在旅游局和村集体科学论证后,木鱼村定下了“旅游产业”带动脱贫的发展思路。用争取来的200万资金,开展基础建设保障脱贫。发动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用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发动本村村民秦才江建成了黑山羊现代养殖基地、肉兔养殖基地、350亩无花果基地和250亩映霜红桃基地等种养殖基地。在发动本村村民的同时,还引进了外地农业产业大户来村兴业,建成100亩有机生态农业基地和50亩核桃种植基地。
“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看来就要实现了!”看着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发生变化,木鱼村的村民高兴地说,他们离“小康梦”又近了一步。
瞄准乡村旅游
整村推进贫困户全面脱贫
木鱼村地处大竹县朝阳乡东南部,因木鱼池传说而得名。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1005户3224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609人,贫困发生率19%,属省定贫困村。按照大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面小康”目标,木鱼村必须在两年内实现整村脱贫,并建立起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对口帮扶该村的大竹县旅游局任务艰巨。
如何优质高效的帮助贫困户脱贫,让大竹县旅游局局长何武日夜牵挂。在经过多次实地走访、科学调研和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一个创新性的想法在他心中浮现,“我们是搞旅游的,木鱼村又紧邻五峰山、海明湖景区,何不用旅游带动产业扶贫呢?”在局党组多次研究下,最终敲定了以旅游为引领的脱贫致富发展方案。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二是实行整村推进旅游扶贫。这两项措施实施后,脱贫攻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大竹县旅游局副局长石永东说,通过引导业主对无花果、映霜红桃等进行深加工,木鱼村研发出了无花果干、桃子醋等旅游商品,有效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竹县旅游局还集中财力、物力,在村里新建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达标户等相关项目,争创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几年前我们一年收入只有几百元,而现在最低保守收入都突破了千元大关。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还能兼顾家庭。”木鱼村主任秦才洪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这是一条无比正确的路子,过去外出打工的年轻村民渐渐回到村里发展。“仅就近务工收入一项,74户贫困户直接经济收益就达20万元。同时,朝阳乡党委、政府还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为74户贫困户额外增收1.6万余元。”
截止目前,大竹县旅游局通过集中力量抓好项目落实,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已完成91户288人脱贫任务,预计2016年再脱贫86户264人。
释放旅游红利
景区发展带动全县连片扶贫
“依托五峰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带动蒲包乡前进村的旅游扶贫工作,依托海明湖·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带动朝阳乡木鱼村的旅游扶贫工作。”何武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充分挖掘整理和延伸竹文化、人文历史文化,为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注入新活力。
“如城西乡九盘村的云雾峡中的‘三国古道’,我们就打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何武表示,他们将对全县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梳理,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资源,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为乡村保留古风文韵,突出地域特色,增加大竹旅游的整体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针对大竹县出现了大量方兴未艾的休闲农业、农庄现象,大竹县旅游局还将适当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引入时尚化、现代化、观赏化元素,尽量达到既能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又能提升外来游客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创造惊喜的目标。
大竹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做活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依托五峰山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明湖温泉水世界、清河古镇、净土寺、云雾山、庙坝新村环线等“六大精品景区”提档升级,提高大竹旅游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积极推动生态观光游、农家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红色文化游等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点,让游客“享受森林氧吧、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使乡村旅游业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五峰山、海明湖、云雾山……这些具有大竹浓郁特色的景点,已成为省内著名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
“二次创业”
大竹创造“旅游+”扶贫新模式
大竹县旅游局提出“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创新实施的“旅游扶贫”模式,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目前已开始在全县推广。
目前,全县奋力在旅游“二次创业”上下功夫,加快旅游“业态提升、景区提质、服务提效、营销提速”,扎实推进“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步伐,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为引领的脱贫致富发展之路。
同时,大竹将精准脱贫与旅游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以旅游环线和业态布局为串联,强力整合资金和项目,加快景区基础提质、业态丰富,推动实现了景区提质与基础改善、业态提升与群众增收,形成了以景区、园区、合作社、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五带动”为主的“旅游+”模式。
在创新实干的同时,大竹还敢为天下下,勇于总结经验。今年4月,作为达州市首例村级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大竹县永胜乡茨竹村乡村旅游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大竹县在转变村级经济发展方式、旅游产业与乡村经济融合、靠旅游脱贫致富等方面,有了可供参考的“蓝本”。
目前,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大竹县发展了4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9家四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以及7家按星级标准打造的商务酒店。建成了5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培育了2名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159025人减少至63302人。其中,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20169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