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的同时,在曾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蓝色起源公司等美国企业抢足风头的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也开始发力。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火箭公司)19日在北京挂牌成立,《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这家依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商业航天公司雄心勃勃地推出一系列快响应、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发射服务,其中最吸引人的,还包括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的中国“太空游”项目。

中国直通太空的“三车”服务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卫星技术门槛不断降低。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等科研机构乃至互联网巨头均推出各自的卫星计划,导致这类中小型卫星的发射需求不断增加,原本由各国政府主导的高精尖航天产业开始走向大众消费时代。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航天报告》统计,目前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尤其是SpaceX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的可回收火箭竞争,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在重大航天项目上不断突破,但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与SpaceX公司、轨道科学-ATK公司等同台竞技;也没有一家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产品可以与“猎鹰”系列火箭、“米诺陶”系列火箭、“白骑士”系列太空船相媲美。

韩庆平介绍说,中国火箭公司将推出面向商业市场的快响应、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发射服务,并提供从搭载发射到卫星组网的全套解决方案。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将走下神坛,其本质是往返天地之间的一种交通工具。

他形象地比喻说,既然是交通工具,自然也可以借鉴“滴滴打车”,中国火箭公司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班车”和“太空顺风车”三种“打车”服务。所谓太空专车,就是按照指定的时间及轨道,中国火箭公司将为用户提供专属的发射服务;太空班车是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像班车一样同时搭载多颗卫星进行发射,让客户用最优的价格完成自己的发射需求;而太空顺风车是根据发射主体任务的剩余运载能力,提供在指定时间与轨道的航天发射服务,它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完成发射任务。

中国商业航天的优势何在

韩庆平坦承,中国火箭公司要进军国际商业航天市场,必然会直面已经先行一步的美国私人航天公司的竞争。在美国国家行政、法规以及专利领域的大力支持下,美国私人航天公司初步取得先发优势,尤其是SpaceX公司凭借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成熟的货柜式产品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航天企业之一。

那么与SpaceX公司相比,中国火箭公司有什么优势呢?韩庆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首先,在最关键的可靠性上,我们占据优势,毕竟经过历次重大发射任务的检验,长征系列火箭的可靠性世界排名第一。

其次,中国火箭公司有非常完整的火箭型谱,目前已开放了五款商业型运载火箭,它们的运载能力从几百公斤到二十几吨,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相比之下,SpaceX公司目前只有“猎鹰1”和“猎鹰9”两型运载火箭。此外采用液体燃料的长征火箭可提供最短90天的发射服务周期,而固体发动机的长征火箭发射准备时间可以压缩到几十小时,对于发射时间要求高的客户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

此外,SpaceX公司能击败波音公司等老牌美国航天巨头的最主要优势是价格低,据称其报价甚至比中国还要少20%。韩庆平说,中国航天发射的相对价格高,是由于以往的封闭采购体制造成的。在挂牌仪式上,中国火箭公司已经公开承诺,通过改变以往的管理体制,实现全球化货架采购模式,未来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射价格可以降低30%。

“可回收火箭,我们也在搞”

谈及与美国私人航天公司的竞争,当前炙手可热的可回收火箭是避不开的话题。SpaceX公司采用火箭垂直自主降落的方式,号称可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因而备受世界媒体的热捧。中国的商业航天是否也得瞄准这个方向?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指挥杨毅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可回收火箭与节约成本并不能直接等同。通过分析SpaceX公司“猎鹰”火箭的各次发射记录可以发现,它搭载的卫星重量远小于运载火箭的最大载荷,比例最高也只有56%。从技术角度分析,这应该是由于为实现可回收技术而带来的运载能力损失。如果这种火箭的可回收发射次数有限,再加上由此带来的运载能力损失以及回收、维护检查的成本,很可能达不到降低发射成本的目的。事实上,欧空局已经明确表示,不准备发展可回收火箭,而是依靠材料和工艺的改进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

杨毅强透露,目前中国也在研制可回收火箭,但与媒体上炒得风风火火的SpaceX公司不同,中国同时在探索“降落伞+气囊”和“垂直降落”两种火箭回收方式。他表示,从技术角度上讲,用降落伞回收的难度更小,成熟度也更高,但对降落地点需要精心设计,若是落到某些山区或高原,如何运出来就是问题。韩庆平也表示,未来中国火箭公司是否采用可回收火箭技术,更多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如果这种技术确实能降低发射成本,我们也可以发展相应的火箭,中国在技术储备上并不存在问题。

普通中国人距离太空游还有多远?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对民众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太空,“白骑士”系列太空船曾带动起太空游的热潮。中国火箭公司也为中国人提供了亚轨道太空边缘观光、长时间临近空间、失重飞行等一系列的“太空游”服务。乘客可以体验最新奇和刺激的失重感,欣赏如科幻大片般的太空风光,在这里,自由出入空间将不再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韩庆平介绍说,中国设想的亚轨道航天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它垂直起飞,能在距离地球10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盘旋数十分钟,然后在普通机场上水平着陆。这种外形有点像飞机的航天器可以重复使用60次,它的重量约为10吨,能装载3-5个人,乘客可以透过很大的舷窗从外太空看地球,还能有几分钟的时间体验神奇的失重状态。韩庆平透露,中国火箭公司将在2019年完成亚轨道航天器的样机验证、2020-2021开展无人试验,3-5年后实现载人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