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报道 俄媒称,中国不久前落实航天计划的相关举动再度吸引了全球的关注。9月份,中国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两天后与天宫二号对接。飞行乘组将在天宫二号上工作一个月,将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纪录。此前,中国新式卫星的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反卫星武器的试验也均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力。
俄罗斯《独立报》11月14日刊登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瓦西里·卡申撰写的文章称,中国的航天计划在许多方面仍与美国和俄罗斯有差距。北京暂时还没有真正的轨道空间站(天宫二号是旨在检测有关技术的空间站雏形)。但在已经落实的、工作和项目方向的数量上,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北京的航天计划与中国在世界经济里的地位相称,也与中国的战略意图及军队发展息息相关。
文章称,与此同时,中国希望,今后航天领域将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引擎之一。2014年,中国就在轨道航天器数量上超过了俄罗斯,不断拓展在航天发射与服务市场上的份额。2016年8月,中国成为首个发射量子通信卫星的国家,这为其在电子通讯市场上占据前沿地位提供了希望。
军事计划依旧是中国航天工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拥有21颗在轨卫星,计划总数是35颗。中国作为军事和军工强国的角色要求其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大量生产和出口卫星制导的高精度武器(航空炸弹、战术巡航导弹和洲际导弹),以及借助卫星信息传输渠道操控的无人飞行器。
文章称,需要卫星传输大量信息的无人航空器的发展是电子通讯卫星生产的重要催化剂。中国已经将中空长航时型(MALE)无人机出口到中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CH-4“彩虹”无人机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翼龙”无人机等正在一系列国家参加军事行动。这样一来,中国在全球武器市场里的这个蓬勃发展的新环节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将俄罗斯远远甩在身后,成了美国的实际对手。在此信息传输渠道的重要性并不逊于制造无人机的能力。
从2006年起,中国的“遥感”系列卫星在轨数量急剧增长,总数超过40颗。考虑到海军在中国军队建设里的地位日益重要,配备雷达系统的海洋探测卫星占据特殊位置。2015年9月,中国可能着手打造本国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的太空梯队,发射了一颗红外传感卫星。
文章称,中国军事思想的出发点在于:依靠先进信息技术既是中国潜在劲敌美国的优势,也是其劣势。正因为此,北京从21世纪初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研发从动能拦截系统到“卫星歼灭者”等反卫星武器的工作。据美国估计,中国的计划包括研制摧毁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的武器,预计会在2025年前研发出来。
中国航天工业主要集中于两大国有军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CASC是火箭和航天器的主要终端生产商。专门生产导弹和反导武器的CASIC积极参与航天领域的生产合作,努力凭借在洲际导弹基础上研发的固体燃料火箭跻身国际市场。
文章称,除了附加军事用途的航天计划,中国对载人航天和航天科研计划也非常重视。上世纪启动的中国921载人航天计划最初首先被当做增强国家形象的工具,其次是振兴国家航天工业及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催化剂。
与俄罗斯的合作、涉及飞船和航天服结构以及航天员培训方法等俄罗斯技术的大规模转让在中国航天计划发展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火箭-航天领域总体上是中国军工企业最先进、最顺利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人在该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总体上超过了航空工业等许多其他领域。
文章称,中国航天计划的特点是故障率极低。中国在这方面近年来不仅超过了俄罗斯,还优于美国。中国的CZ-3B/C、CZ-4(A/B/C)、CZ-2F、CZ-2D等几个主流火箭型号的发射成功率为96%-100%。至于关乎国家形象的载人航天计划,就更加谨慎了。中国轨道空间站预计将在2018年主要模块被发射入轨之后开始建造。新型CZ-5大功率运载火箭预计能将重达25吨的物资运送到地球低轨道。在那之前,中国人通过发射“天宫”系列缩微版空间站的方式努力解决所有技术问题。航天计划的另两个重要方向是探索月球和火星,但关于航天员登陆月球和火星的最终决定尚未做出(计划在2017年用探测器取回月壤)。
文章称,俄罗斯依然在运载火箭功率更大和载人航天经验更丰富方面保持着对中国的一定优势。北京对俄罗斯的航天核反应堆等技术很感兴趣。卢布贬值使俄方提出的一些方案获得价格优势。在俄与西方不睦的背景下,俄中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越来越活跃。对俄罗斯而言,中国航天设备的电子基础技术很具吸引力,同时中国也对俄罗斯的RD-180火箭发动机感兴趣。未来的大规模航天计划注定会变得具有国际性,在当前的政治形势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伙伴。(编译/朱丽峰)